当前位置: 首页 > 校规制度 > 锦江中学协同教育课题结题报告

锦江中学协同教育课题结题报告

2011年12月29日 13:56:40 来源:麻阳苗族自治县锦江中学 访问量:1840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学生”的协同教育方法与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锦江中学协同教育课题研究小组
执 笔:龚宗炉 欧宝生

                       

内容摘要】 麻阳县锦江中学的协同教育课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学生”的协同教育方法与策略研究》 是在中央电化教育馆立项的“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本课题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探索出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方面协同教育“问题学生”行之有效的方法与策略,构建现代解决“问题学生”方法与策略的协同教育新型机制。通过课题的科学管理、理论培训、实验研究、边小结边改进边推广等策略运用,逐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解决“问题学生”协同教育新机制。本文就课题的研究背景、课题管理、研究过程中的研究方法、研究策略、研究成果和自我鉴定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近三年来的研究情况提交终结报告。

关键词信息技术 德育教育 研究策略 协同教育 成果推广协同机制 家校互通

由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锦江中学主持研究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学生”协同教育方法与策略研究》课题,是由中央电化教育馆于20094月批准立项的“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教电馆研066110006-093号)。锦江中学协同教育课题组历时三年多的课题研究实践,已圆满完成课题预定的研究任务,现对本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作如下终结性报告。

  一、选题背景

协同教育是协同学理论在教育领域应用而形成的新的教育理论。协同教育探究由学校教育系统、家庭教育系统、社会教育系统所构成的三大教育系统共同形成,各系统如何发挥各自组织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合作、协同、同步、互补的协同效应,从而使对“问题学生”的协同教育达到最优化的教育效果。“协同教育”旨在通过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利用“家长学校联系会”、“家校互访”、“家长学校”、“手机短信”、“班级QQ群”等多种形式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目前这些方式仍然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实现协同的主要方式。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正广泛而深层次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如何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教育向现代化和信息化方向转化,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当前的一项非常现实与紧迫的任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学校、家庭、社区对“问题学生”协同教育的方法与策略研究,在国内外尚属罕见,其研究理论成果将填补教育传播学在该领域的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实践上对全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校采用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搭建起来的家校信息互动平台,能非常方便地满足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信息互动需求,促进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搭建起四位一体的协同教育桥梁。社区中的各种教育资源包括社区教育网络资源,既能为社区人员提供终生教育服务,也能为学校教师与学生提供有效的服务,相互补充提高教育效果。本课题旨在全面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学生”的协同教育的方法与策略研究,它的内涵包括通过家校互联网络平台加强学校、家长和社区之间的联系,将教育传播模式引进网络,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对“问题学生”协同教育新型模式。使教育内容、手段、方法、策略信息化,不仅是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也是革新教育的需求。面对二十一世纪全球信息化的现实,对学生的教育我们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上,全面研究并建立建全对“问题学生”的协同教育方法与策略研究很有必要,也很有前景。

总之,多种多样的现代信息技术引进家庭学校的协同教育之后,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去探索。

二、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内容

1、学校“问题学生”现状调查;

2、“问题学生”问题的表现特征与形成原因分析;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学生”协同教育方法研究;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学生”协同教育策略研究;

5、建立建全我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学生”协同教育新型机制。

(二)理论依据

1、系统理论;

2、信息理论;

3、教育传播理论。

4、协同教育理论。

(三)课题假设

传统家校协同教育方法简单,组织较为困难,费时费力,信息反馈不能及时,策略单一,对“问题学生”协同教育有一定局限性,教育效果较差。我们设想,如果家校协同教育融入更多的现代信息技术,并随时随地形成良性互动的教育机制,那么这种现代化的协同教育因采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交流手段,使对“问题学生”教育信息能及时有效地、点对点或点对面的传达到接收者,并迅速产生回应,这种协同教育合力必将增强,并促使受教育者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得以明显提高,从而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新的教育机制的形成,学校教育范围得以扩大,协同教育的育人作用因此而得以大大提升。

(四)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家校协同教育的规律,建立解决“问题学生”协同教育方法与策略新体系,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形成学校、社会、家长良性互动的解决“问题学生”协同教育新型机制。

1、在我校建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家长、学校、社区协同教育体系并有效运行;

2、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学生”协同教育方法;

3、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学生”协同教育策略;

4、促进我校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学生”德育工作新的教育机制的形成;

5、经验成果的交流与推广;

6、征集与本课题相关的短信、论文、协同教育成功案例、经验总结等,力争在省级或国家级获奖或发表。

(五)实验对象

我校初中三个年级师生。

(六)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的重要研究方法。利用阳光通短信平台,进行信息收发、网络信息交流、专家心理咨询、教育理论研读等家校互动协同教育工作。

1)、开展培训活动,组织课题老师、家长、学生学习阳光通短信平台模块功能和操作方法。

2)、开通阳光通短信平台,并组织课题老师、家长和学生使用。

3)、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如组织老师和家长对课题对象---“问题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通过阳光平台短信,用慈爱温暖他们心田,雨露滋润他们成长,阳光播撒他们希望,爱的种子在他们心里发芽、成长、开花、结果。进行编写精典短信、成功的案例、论文评比、短信评比、德育之星评比、特长之星评比、进步之星评比等活动。

4)、组织调研,召开课题组成员座谈会,跟踪了解“问题学生”转化进步状况和课题开展情况,发现问题即时研讨,形成意见和建议,推进下一步课题研究工作。

2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选中某个对象----“问题学生”进行长期协同教育方法与策略研究和跟踪观察教育效果,从独特视角,以点带面地开展课题研究。

1)、组织实验班班主任及课题教师对“问题学生”现状进行调查摸底。

2)、从“问题学生”问题的表现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3)、建立“问题学生”协同教育跟踪档案袋,进行跟踪研究,跟踪管理,跟踪观察,跟踪记录。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问题学生”进行协同教育方法与策略研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及时纠正,逐渐积累成功经验,撰写“问题学生”协同教育成功案例和课研论文。

3问卷调查法:收集家长对解决“问题学生”协同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正我们的方法与策略。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中,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形成科学结论,撰写研究论文。推广有价值的成果,逐步建立起新型家校协同教育机制。

(七)组织管理

本课题研究分五级管理(中央电教馆、省电教馆、市电教馆、县电教站和学校课题组),在我校成立子课题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

1、领导小组:

     长:欧宝生

   副组长:张  平 龚宗炉

     员:胡  平 孙本林 张绍友 张  健 陈河均 成朝红 滕召宏 赵劲松

2、课题小组:

     长:龚宗炉

   副组长:聂晓英

     员:傅迎春 余丽华 陈  慧 林  红 李明月 滕喜爱 张慧芳 杨仕丛 向  和王  军及实验班班主任29人等

     问:王景勇 覃祖武

3、实验班:我校初中三个年级

(八)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09.22009.3):进行课题申报,组建课题组,成立课题领导小组,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建立“阳光通”家校互联阳光平台及开通测试,课题前期对我校“问题学生”相关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工作。

实施阶段(2009.42010.12):启用 “阳光通”家校互联系统,制定课题实施细则,课题全面实施,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中期检查评比,总结经验,撰写论文,积极推广。

结题阶段(2011.12011.5):整理材料,进行实验总结,形成科学严谨、切实可行的课题结论,撰写结题报告,参评。

(九)研究措施

整个研究遵循实用性、探究性、自主性、创新性的原则,采取:“培训学习━━调查统计━━科学研究━━实践活动━━积累资料━━跟踪管理━━比较评估━━系统总结━━交流推广”这九个步骤进行实验课题研究的调控、操作和运作。

(十)研究经费

学校自筹。

三、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采用中央电教馆、省电教馆、市电教馆、县电教站和学校课题组五级管理模式,本着充分依据总课题组主流研究思想(协同教育是未来教育的主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参照本校周边育人环境,秉承传统家校协同教育的育人思想及理论,突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我校“问题学生”协同教育的方法与策略研究,以个案转化成功案例带动我校“问题学生”协同教育的全面开展;既注重完善课题表现形式,又通过强化基础研究来夯实内容。坚持普遍性与个案性相结合,原则性与人性化相结合,阶段性与持续性相结合,成熟性与先进性相结合,整体性与示范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研究。从20094月份项目正式启动以来,锦江中学投入了充足的人力物力来完成该课题项目,目前我校已经形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家校协同教育“问题学生”的新型机制。我们采取的研究过程是:

(一)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1、成立强有力的课题研究领导班子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长由锦江中学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教学教研的副校长和课题负责人担任,组员由学校其他行政领导、中层领导担任。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研究,把课题研究工作列入学校议事日程,并制定《锦江中学教学教研奖励制度》,对课题研究取得成果的老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并与年度评优、职称考核等挂勾。课题领导小组长期坚持对本课题研究工作进行科学管理和跟踪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协调学校各部门、各班级之间工作,制订相应政策,以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上升成理论,撰写研究论文,参评或发表,进行交流推广。

2、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

为了提高课题实验教师的科研水平,课题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使课题实验教师的课题研究理论和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如20094月,学校正式启动“协同教育”课题项目,多次邀请市课题负责人毛雪琴和平台技术人员黄涛来校,对29个实验班课研人员进行平台操作技术的培训和协同教育“问题学生”方法与策略研究指导,做到了人人都能熟练地使用平台等信息技术对“问题学生”进行管理、帮助、转化工作。课题领导小组多次召开课题研讨会,由领导小组组长、负责人从“问题学生”现状、“问题学生”协同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班级管理中“协同教育”新型模式的建立、协同教育“问题学生”的方法与策略等多方面对课题实验教师进行了培训和指导。同时我们还先后邀请了市电教馆主任和市总课题组负责人梁立安、县电教站站长覃祖武、县教育局课题负责人兰绍教授等多位专家来我校作课题研究专题讲座,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和课研指导作用。20098月,我校派出主管科研的副校长和课题负现人参加由怀化市电教馆研、市课题研究室、阳光通信息中心驻怀工作站等主办的“协同教育”课题研究与信息技术课题结题培训班学习,有62位教师通过培训获得市级培训结业证。20103月至8月,由分管教学教研的副校长和课题负责人组织全校29位班主任参加远程教育培训,提高了班主任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增强了阳光通“协同教育”平台的使用和管理水平。通过课题培训,课题实验教师的科研水平和信息技术素养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操作基础。

(二)落实课题研究工作

1、注重课题研究前期准备工作,形成阶段性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前期,我们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120093月,我校与怀化市阳光信息平台公司合作,建立了协同教育阳光信息平台,多次邀请平台技术员黄涛来校对29个实验班课研人员进行平台操作技术的培训和使用过程指导。

2)由课题负责人完成课题申报材料,送交中央电化教育馆申报立项。同时,成立我校协同教育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管理、指导、组织、实施本协同教育课题的研究工作。

3)摸清我校“问题学生”基本信息,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和表现特征。20093月课题研究小组组织班主任向参与实验的学生家长发放家庭信息调查表,采集基本信息,回收的信息表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并统一装订成册。

4)举行开题报告会。200911月,在我校多媒体室,课题组召开了开题报告会。邀请了市电教馆市总课题组负责人梁立安主任、市总课题组负责人员毛雪琴主任、县教育局电教站张志银站长、覃祖武副站长、县教育局课题研究负责人兰绍平教授、锦江中学全体领导和课题组成员出席会议。会上确定了课题的组织方式,选定我校初一到初三共29个教学班为实验班,明确了以“问题学生”为实验对象,以“协同教育”为研究理论,以“信息技术”为研究手段。形成了阶段性研究方案,确定了阶段性研究内容和目标。

5)进行阳光平台系统测试。将学生的基本信息输入系统,给教师和家长分配实验帐号,开通并测试“阳光通”家校互联系统,步入正常地课题研究工作。

2、 积极开展各项科研活动

为了使课题研究能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我校配合省、市、县电教馆的科研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校课题研究活动。

1)召开课题研究研讨会。多次召开“协同教育”课题实验班课题研究效果评价会议,要求实验老师向学校课题组及时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制定学期课题研究计划,将课题组下一阶段开展研究工作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法与策略进行指导和调整,敦促课题实验教师及时收集实验的原始资料,做好研究工作记录,写出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和论文。

2)定期进行课题专题研讨。先后开展了“校讯通平台使用技巧”、“短信的撰写”、“与家长、学生沟通的技巧”、“家校协同教育“问题学生”方法与策略的研讨”等系列专题研讨会,以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研究的深入等,深度把握课题研究方向。如在专门针对班主任工作的课题研讨会上,杨丽萍老师和龚宗炉老师分别作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我班“问题学生”协同教育方法与策略探微》和《我校“问题学生”的现状及协同教育的方法与策略初探》的专题发言,收到了良好的研讨效果和指导作用。

3)开展课题研究评比活动。为了提升课题研究水平,争取早出成果,我校发动实验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并组织参加国家、省、市、县、校各级各类论文评比活动,如总课题组举办的论文评比活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小学电脑报社举办的“中小学信息技术优秀论文及教案评选”、湖南省电教馆组织的“三优联评”、湖南省教育技术协会举办的论文评选活动、怀化市电教馆组织的“家校短信评比”、“协同教育优秀家长评比”、“实验学生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实验学生协同教育小论文评比”、“实验学生信息技术操作竞赛”等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活跃了校园课题研究和文化生活,还缩短了家长与教师、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沟通了师生、家长、学生的情感。

4)开展研究工作检查活动。课题组每期期末定时检查实验教师课题研究情况,按课题任务完成量拨给各课题教研组相应的研究经费,对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5)开展经验交流活动。课题组组织了多次经验交流活动,要求实验老师撰写各自研究心得,抒发己见,畅所欲言,取长补短,丰富完善课题研究。

6)各班建立“问题学生”协同教育跟踪档案袋。为了充分了解课题实施情况,把握课题研究动向,及时有效地调整课题研究方法与策略,课题组要求各班建立“问题学生”协同教育跟踪档案袋,针对“问题学生”的家庭情况调查、问题表现特征、问题形成原因与分析,教师与家长对“问题学生”协同教育的方法与策略,教师、家长、学生沟通情况(问题涉及短信质量、数量),协同教育效果(实验教师和家长的评价、意见、建议,学生受教育前后的表现)等,以档案袋的方式进行跟踪管理。

7)及时收集资料,整理存档。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是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规范课题研究,课题组将教师上交的论文、案例、校讯通平台下载的短信、课题组会议记录、摸底统计表、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谈话记录、协同教育跟踪档案袋等课题研究中重要的数据和资料分类整理,并装订成册存档。

3、加强课题理论研究,通过科学分析形成结论

1)对学校“问题学生”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

20093月,我校向中央电教馆申报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学生”协同教育方法与策略研究》国家级重点子课题。为了做好课题研究,从根本上解决我校“问题学生”协同教育方法与策略,经学校行政研究通过,组织实验班及课题组成员对我校的问题学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首先,协同教育课题组印制了问题学生情况调查表(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父母姓名、联系电话号码、家庭状况、问题表现特征、协同教育的方式等方面)。其次,由实验班班主任根据有关要求确定班内的课题研究对象,然后分别发放和填好每人一张的“问题学生”情况调查表上交到学校协同教育课题组。然后,由协同教育课题组根据班主任上交的调查表,统计并填写好我校“问题学生”情况统计表,并共同对“问题学生”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形成解决“问题学生”协同教育的方法与对策。

传统的协同教育方法主要有“家长会”、“家访”、“打电话”等。我们就“问题学生”协同教育方法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探讨,研究结果如【图1】。

1

①家长会:根据学校工作进程,一般在期中、期末考试结束或举行大型活动之前,召开家长会,沟通学生在校情况。因为时间有限,双方只能肤浅地了解面上的情况,调查表明占据66%比例。家长会仍是目前较常见协同教育形式。

    ②家访:是传统家校联系方式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有效手段。家访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尤其对解决个别特殊“问题学生”有着独特的作用,但不具备普遍性。每学期的家访,老师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大,而部分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家访时不一定在家。 根据我们的这项调查显示【图1】,在102位接受调查的家长中,有过家访经历的仅占4%,可见,目前家访形式已不太被老师和家长使用了。

③打电话:随着现代通讯工具的普及,很多时候,一个电话就可以达到沟通目的,既省去了交通费用,还节约了大量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研究表明占81%。但它不足之处在于,这类工作性质的电话,费用大部分是班主任自己出,而遇上较复杂的问题,电话联系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比如批量成绩通知或作业等;加上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多,每一个学生家长打给1次电话,班主任也负担不起那么多的电话费用。而有一部分老师完全以此代替了家访,学生稍有异动就打电话把家长叫来,进行校访,引起多数家长的反感。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易于被广泛教师接纳和运用。学校在技术和硬件上都具备了建立家校互动阳光信息平台的基础,通过这个平台,使老师和家长充分、及时地沟通,从而实现家长与学校协调、同步地对“问题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协同教育,是一条行之有效、省时省力的、先进的协同教育新型方法。因此,学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持续、科学发展性的育人观为理念,构建动态、开放、互动、共享的家庭与学校融合互动的新型协同教育机制,是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家校沟通、提高学校办学效能的有效途径,是未来教育的一种主流趋势。

    2)对“问题学生”问题的表现特征与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与研究。

通过我们调查摸底,从摸底表中共对102名“问题学生” 问题的表现特征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如图2),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

1)“骄傲自满”的:这类学生爱耍小职明,满足于过去的成绩沾沾自喜,不思进取,上课不太专心,作业不够认真,甚至听不得老师或别人的批评,总是自以为是,时间久了学习成绩就会下降很快。

2)“厌学逃学”的:学生厌学是我校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研究表明占“问题学生”的三分之一以上。主要是那种智力发展水平低下,家长施加压力大,成绩永远都没有起色的学生;还有就是学习行为习惯不好,小学基础差、底子薄,跟不上班的学生;因此,学校和家庭努力加强对这类学生的协同教育,逐渐减少甚至消除“学生厌学”现象,不但可以预防和制止其他问题行为的发生,而且更是提高学校巩固率和合格率,保证九年义务教育控流保学的关键。

3心理疾病的:学生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逆反心理等。近年来,中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已成为我校迫在眉睫的大事。

4)“行为不良”的:主要表现特征有扰乱秩序打架斗殴迷恋网吧不良交往逆反行为、“早恋”等。这类学生成为了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乃至校园安全的重要消极因素,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导致违法犯罪的严重隐患,必须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问题学生”的“问题”不是天然生就的,它的形成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我校“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因素:虽然学生的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和家庭中度过的,但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学生也是社会人,社会中存在的不良风气也会不时地影响到学生。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中也总会有行为不良的同学,特别是不良行为的社会少年的影响。同龄人的思想、意识易于交流,通过他们,社会上的所谓江湖哥们义气,帮派意识、暴力解决问题的意识也渗入到了校园的部分学生的头脑中。社会上违法违纪的现象以及社会解决和打击这些问题的不力与不足,被学生尽收眼底。同时校园也无法将这些不良因素与学生完全隔离。

2)家庭因素:“问题学生”种种问题的根源还是在家庭教育,环境只是诱因,尤其是家庭残缺或特殊家庭造成的家庭教育残缺,更是“问题学生”形成的重要渊源之一。在我们研究的102问题学生中,有82名就出现在家庭教育残缺的家庭之中,占“问题学生”总数的80.4%

有的学生在年幼时父母离异;有的学生家长又长期在外打工,交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老人负责监管孩子,形成隔代教育;有的父母自身文化层次低,道德修养有所欠缺,缺少正确的教育方法,导致“问题学生”的产生。如棍棒型的家庭教育;有的父母因自身的缺点,潜移默化影响到孩子;有的父母双方均善良懦弱,以为孩子不需要严格管教,自然会好,对孩子一味地迁就,孩子行为上出现偏差也未能及早纠正,结果造成父母在孩子面前毫无威严,孩子在家在校飞扬跋扈等等。

3)学校因素:我国教育制度上存在的缺陷给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带来了不利因素。在义务教育实施、推行的过程中,学生更多地知道了自己的权利,也了解到学校在管理、惩戒学生方面的局限,学校制度不能对违纪和违法边缘的学生构成震慑。使在校“问题学生”自我约束的心理底线一降再降。苦口婆心的教育缺少了强制性规则的支持是苍白的,没有效果的教育,学生逐渐学会了钻空子。

学校教育对师生评价相对单一,教育环境、教育手段的局限往往不利于学生发展更全面、更具个性。学校只重视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学校对教师,学校对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仍是以学业成绩为主等。

学校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业务能力、个人修养、责任心、经验等方面必然存在着局限性,而学生往往不能客观地看待他们的局限性。教师教育理念和学生的期望值不对等,使教师的工作效果不佳,尽心竭力的教育并不能获得学生们的认同。相反,也许一句无心的气话都很可能引发“问题学生”问题的反弹。

4)学生个人因素:初中生正处于一个生理、心理发生剧变的时期。他们眼界开阔,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在增强。但他们的心智又是不成熟的,在各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下,问题的暴露也就很自然了。他们中有的缺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理想追求;有的对学习缺少兴趣,没有上进心;有的自律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有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霸道;有的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等等。但归根到底,学生个人因素不是形成问题的关键,他们从根本上说只有先天气质性格上的差异,他们还需要从外界环境的熏陶、从教育中获取自身成长的营养。

3)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协同教育资源的组织与运用方式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一日千里,新的应用层出不穷,我们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协同教育形式进行了研究。从信息媒体表现方式来说,协同教育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文字信息类、音频信息类、视频信息类、图片信息类、交互信息类。

文字信息:收发短信、网络留言、电子邮件等应用是文字类信息的表现形式。这类应用的代表是收发短信,目前也是协同教育的主要方式。

音频信息:在线答疑、网络电话、音频资讯等应用是音频类信息的表现形式。在线答疑是其主要形式。

视频信息(含音频):在线视频交流(如腾讯QQ群)、视频资讯等应用是视频类信息的表现形式。客观来说,这类信息应用受技术条件、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使用较少。但受广大学生所喜爱,也所起班主任和家长的重视(如建立起班级QQ群,进行家校交流活动)。

图片信息:专门针对这类信息开发的应用很少。

交互信息:动态网站是这类信息主要应用,常用来收集信息、在线查询等,是一类非常有前途的协同教育表现形式。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目前协同教育技术表现形式太过单一,除了信息发送,其它媒体的应用鲜有涉及。应该加大对协同教育技术平台应用研究,完善信息技术环境下协同教育形式,使协同教育涉及面更宽更广,教育效应更大更强。

协同教育资源很多,从硬件上来说,大到校园网络,小到一台电脑都是教育资源。从软件上来说,包括协同教育组织机构,老师、家长、学生互动的信息,学生、老师成长记录,教育素材与案例,班主任或任课老师经验总结或论文等。

课题组会同学校政教处、教导处等相关部门,就学校协同教育资源如何组织与运用到管理“问题学生”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并制订了相关政策,以保障学校协同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教育效应。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学生”协同教育方法与策略研究。

我校分班建立“问题学生”协同教育跟踪档案袋,进行跟踪观察,跟踪管理,跟踪教育。通过阳光通家校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问题学生”进行家校互动的协同教育方法与策略研究,采取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分类教育、跟踪管理,多方疏导、激发潜能,完美自我、发展个性特长等协同教育方法与策略,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及时引导、及时纠正,逐渐积累成功经验,最终使协同教育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这样大大增强了我校“问题学生”教育转化工作的成效,有效控制了违纪率,杜绝了违法犯罪现象。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要对“问题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经过近三年的疏导教育,许多“问题学生”终于成为了品学兼优的学生,不少“问题学生”还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毕业后升入了高中。课题实验教师从成功经验上升成理论,撰写“问题学生”协同教育成功案例和课研论文。

5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形成学校、社会、家庭良性互动的解决“问题学生”协同教育机制的研究。

我们对“问题学生”协同教育的现状、表现形式、协同教育资源的组织与管理、协同教育的方法与策略综合研究和实践,最终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校、社会、家长良性互动的解决“问题学生”协同教育新机制,探索出一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校德育工作协同教育的新路子。

①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开展家校协同教育实现了常态化。

实验班每天的教育信息通过班主任进行数据发送,如学生在校表现,个性发展情况、考勤、作业、成绩、关爱提示、学校通知等等。操作过程中十分注意信息数量问题,避免过多,也避免过少,信息的编写不求多,只求精,以做到能说明问题就好。有的班主任还运用QQ群、论坛、博客、电子邮件等作为辅助手段充实完善协同教育。在我校,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开展家校协同教育已经实现了常态化。

②学校政教处将家校协同教育纳入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并进行期未考核。

我校班主任管理工作由政教处负责。根据课题组要求,政教处针对“问题学生”协同教育专门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每日检查,定期总结,以保证协同教育正常开展。

③形成解决“问题学生”协同教育研讨机制。在学校班主任培训活动中,专门针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家校协同教育模式进行经验介绍和展开讨论。在20099月专门针对班主任工作的课题研讨会上,杨丽萍老师和龚宗炉老师分别作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我班“问题学生”协同教育方法与策略探微》和《我校“问题学生”的现状及协同教育的方法与策略初探》的专题发言,收到了良好的研讨效果。

④利用信息平台实现对“问题学生”及时有效地、点对点地家校互动协作信息交流,同时实现学校会议通知、部门通知、学生测试成绩、家庭作业等信息的群发,大大促进了学校办公现代化。

⑤学校形成了解决“问题学生”协同教育奖励机制,对经常与学生、家长进行良好有效沟通的教师,通过对信息平台后台数据进行确认,给予奖励;对“问题学生”转化成功的案例,并将此作为学校评选德育名师的一个优先条件。探索出一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校德育工作协同教育的新路子

(三)重视科研成果的交流与推广

我校采取边实验边小结边推广的做法,把课题做好做大做强。

1、我校多次召开了协同教育实验课题组讨论总结会。我校全体领导、协同教育课题组成员和实验班班主任参加了会议,实验教师认真总结近三年来研究的得失,总结成功经验,找到不足之处和问题所在,共同讨论提出下一步改进意见。同时对全校所有的学生和家长推广“问题学生”协同教育课题研究成果;

2、近三年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方法,推动我校课题研究向前迈进,并促使我校成为麻阳县协同教育课题研究示范学校。学校多次派实验老师外出北京、杭州、上海、长沙、怀化等地学习协同教育经验,也多次利用周边兄弟学校(麻阳一中、民族中学、进修学校、锦江小学、民族小学等学校)来我校指导工作,互相学习的机会,如邀请麻阳一中付嘉长专家,进修学校兰绍平教授来校讲座,课题组老师与他们交流协同教育课题研究经验,共谋协同教育课题研究方法与策略。同时宣传我校协同教育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使我校在协同教育课题研究方面成为麻阳县的示范窗口学校。

320097月,杨丽群老师代表课题组实验班班主任在我校第一次协同教育实验课题组总结讨论会上作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我班“问题学生”协同教育方法与策略探微》经验介绍。

420099月,课题负责人龚宗炉老师在我校第二次“协同教育”课题研讨论上作了《我校“问题学生”的现状及协同教育的方法与策略初探》的专题发言,对课题研究的策略与方法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520101月,学校派龚宗炉老师和张绍友老师参加了怀化市协同教育课题研讨会,聆听了“协同教育”总课题曾小龙专家作课题工作报告和会同县晏光明作“协同教育”课题工作汇报,收益匪浅。

6201010月,龚宗炉老师参加了全国协同教育研究怀化市子课题结题培训会议,聆听怀化市电教馆研究室梁立安主任作协同教育课题结题培训讲座和谢翌馆长作怀化市协同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7201011月,龚宗炉老师参加全县首届清代华大学伟新教育扶贫中学教研员培训班学习,目睹各位老师的授课风采,聆听专家学者的教诲,感触很深,收获颇丰。

四、研究结果

通过课题组近三年来的探索与研究,协同教育课题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

  1、提高了师生、家长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准。

通过课题培训和理论学习,实验教师、家长、学生都深该地认识到协同教育是未来教育的主流,是一项阳光事业,是培养“跨世纪”接班人的新时代教育理念,是百年大计。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的初期,已获得了相关课题研究的经验,课题组有20余篇论文在国家、省、市获奖和发表;实验学生有180多人次在信息技术竞赛和艺术、书法、电子作品制作竞赛中获市级以上奖励。学校对实验学生进步显著的颁发进步奖;我校协同教育研究方案获得市级三等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学生”的协同教育方法与策略研究》中期报告被评为怀化市“十一五”课题研究阶段性评比三等奖。

2、架起了家校互动解决“问题学生” 协同教育的桥梁。

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快捷地在学校和家长间传达教育信息,及时发现和反馈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学校、教师、家长能够准确地及时地帮助“问题学生”进行行为校正和心理疏导,使“问题学生”全面协调、健康成长。协同教育课题研究加强了家校联系,和谐了家校关系,增进了师生情感。

3、提炼出一套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班主任协同教育管理模式。

通过协同教育课题研究,班主任工作更多地依赖网络平台和现代化的通信方式进行师生沟通、家校沟通。每位班主任在学校的工作准则范围内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现代化的班主任协同教育管理模式。这种将先进信息技术渗透进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教育模式虽然还不完善,但因其高效快捷、点对点或点对面的工作方式和适时的信息互动特性,必将成为未来班主任工作的主流模式,更是家校协同解决“问题学生”教育的捷径。研究中我们发现,年青班主任特别喜欢和推崇这种管理模式。

    4、提高了师生、家长的信息技术水平。

由于网络平台的使用涉及大量短信的编写和发送,教师、学生、家长每天都要利用短信平台传递教育信息,信息技术手段使用频繁,从而使师生、家长的信息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操作技能技巧日益提升。

5、为学校解决“问题学生”协同教育提供了有效方法与策略。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各班级“问题学生”协同教育方法与策略的研究,通过各班主任、各课任教师通过“阳光通”家校平台,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家长进行高效快捷、点对点或点对面的交互、适时的信息互动,全面掌握“问题学生”在校表现和在家情况,加强对本班“问题学生”协同教育研究,找出切合“问题学生”实际的协同教育方法和策略。我们采取分类教育、跟踪管理,多方疏导、激发潜能,完美自我、发展个性特长等协同教育方法与策略,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及时纠正,用教师的爱心、真心、责任心、细心、信心、宽容心、耐心、恒心,去感化、去引导、去培养、去激励、去赏识“问题学生”,逐渐积累成功经验,最终使协同教育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这样大大增强了我校“问题学生”教育转化工作的成效,有效控制了违纪率,杜绝了违法犯罪现象,全面提高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要对“问题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经过近三年的疏导教育,许多“问题学生”终于成为了品学兼优的学生,不少“问题学生”还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毕业后升入了向往的高中。

6、形成了符合我校校情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家校良性互动解决“问题学生”协同教育新机制。

课题组一边实验一边小结,形成阶段性成果。再推广,再实验,再完善,最终形成了符合我校校情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家校协同教育新机制:

1)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开展家校协同教育实现了常态化。

2学校政教处、教导处将家校协同教育纳入班主任和课任教师日常管理工作进行考核。

3)形成解决“问题学生”协同教育研讨机制。在学校班主任培训活动中,专门针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家校协同教育模式进行介绍和展开讨论。

4)利用信息平台实现对“问题学生”即时有效地、点对点地家校互动信息交流,还实现学校会议通知、部门通知、学生成绩、家庭作业等信息的群发,促进了学校办公现代化。

5)形成了解决“问题学生”协同教育奖励机制。对经常与学生、家长进行良好有效沟通的教师,通过对信息平台后台数据进行确认,给予奖励,对“问题学生”转化成功的案例,并将此作为学校评选德育名师的一个优先条件。探索出一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校德育工作协同教育的新路子

7、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实验学生有180多人次参加市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竞赛和艺术、书法竞赛中获市级以上奖,如欧紫卿在“和谐中国•第三届全国校园明星才艺展示活动”中荣获朗诵一等奖,在“和谐中国•第四届全国校园明星才艺展示活动”中,郑红波同学荣获书法一等奖,舒扬同学荣获书法二等奖;唐廉清同学在“2009年首届中艺国际青少年儿童书画大展”中,荣获书法金奖,并被授予“中艺小书画家”荣誉称号;贺雅琳同学在清华少儿英语表演赛中荣获最佳表演奖和优秀口语奖;刘雨萌同学在湖南省第八届青少体育舞蹈国际标准舞锦标赛中荣获第六名;刘彦豆同学在怀化市“第四届华夏艺术风采国际交流展示活动”中荣获独舞金奖;张玥同学在中国教育家委员会中国电视艺术家联合举办“七彩阳光2009年全国青少年才艺电视展评怀化赛区选拨赛”中荣获儿童表演英语银奖等;实验学生在学习成绩上取得了很大进步,李佳豪、等29位同学在期考中荣获“进步奖”,王亚楠、欧顺等8位同学荣获“特长奖”;颜铭、向芬等12名同学在市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竞赛中荣获“特等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710班,全班56人(是为了解决我校大班额问题,由原(1)、(2)、(3)、(4)等四个班中升学无望的、成绩倒数的14名同学重新组合成的一个差生班),在班主任陈河均老师耐心帮助和细心辅导下,经过一年的家校协同教育,在2010年初中毕业会考中,取得了突破性的好成绩,余城、刘德等22名同学考入麻阳一中,舒子洋等18名同学考入麻阳民族中学,还有12名同学考上了各类职中,升学率达92.86%。通过大力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五、研究结论

我校承担的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协同教育子课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学生”的协同教育方法与策略研究》,自20094月立项以来,课题组所有成员勤奋努力、扎实地开展研究工作。课题组通过近3年的研究,完成了预期任务,实现了预期目标。现对本课题研究作自我评价:

1、课题选题准确,研究卓有实效。我们的选题是经过认真考虑后选定的,研究小组成员是通过精心挑选确定的。在做课题研究设计时,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情况,由点到面,逐步展开,所以在实施过程中,课题研究稳步推进。在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研究工作得到了总课题组及各级领导和同行的认可,研究方案获得市二等奖,课题研究获市“十一五”阶段性成果三等奖。在“协同教育”总课题组中期评估活动中,我校课题荣获“合格课题”。

2、研究方法得当,研究过程严谨。采用合理而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以总课题组建议的行动研究法为主,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等为辅进行研究。在实验中,力求数据精准,强调科学分析,重视科学结论。对研究成果分阶段逐步推广,直至达到预设目标。

3、研究内容充实,课题成果丰富。课题组成员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工作,形成独特观点,并积极撰写研究论文。课题组编撰了论文集、短信集、案例集;有十多篇论文发表在各种专业刊物或收录在论文集中,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我班“问题学生”协同教育策略初探》、《关于差生教育的思考与探究》等多篇文章收录在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成果集锦》中;《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一文被《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刊载;《关于差生教育的思考与探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我班“问题学生”协同教育策略初探》被中国协同教育网刊载;《乡土历史教材的运用》刊载在《当代教育参考》第4期上;《浅谈语文教学的课前听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被选入中央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新形势下教育创新理论与实践指导丛书》一书等;有几十篇论文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种奖励;课题组实验教师团结协作,积极开展协同教育研究,最终形成了较有特色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型班主任解决“问题学生”协同教育新模式、学校家校德育工作协同教育的新路子等。

4、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总结推广。锦江中学作为市初级重点中学和县协同教育的示范性窗口学校,理应主动发挥协同教育科研引领与模范带头作用。课题组在潜心研究的同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认真总结和推广我校协同教育的经验,发挥锦江中学协同教育的示范带头作用。配合总课题组积极推动课题深入开展,积极参加总课题组、怀化市电教馆和怀化市协同教育课题组举办的各类协同教育研讨会,多次与课题学校进行广泛交流与学习,产生了较大的辐射与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全国首个协同教育实验区——怀化实验区增添了新鲜血液。

5、课题管理科学,组织井然有序。本课题采用国家、省、市、县、校五级管理模式。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课题研究,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领导小组主动参与、科学指导,有序地调动和分配有限资源,从而保障了课题地顺利开展。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由一批年富力强、热爱科研的中青年教师担任课题研究工作。研究小组通过抓培训、抓调研、重视资料收集、注重科学结论、定期开展总结评估等措施,全面落实课题研究工作,及时推广课题研究成果,按时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形成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家校协同教育“问题学生”良性互动教育机制。

6、加大科研力度,克服不足之处。

本课题研究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主要改进措施有:

1)改进与完善协同教育平台功能。课题相关技术部门应该重视对实验教师、家长、学生征求平台使用意见,综合各方需求,完善平台功能,使之更加贴近实际应用。

2)深入开展课题理论研究。应从建立新型“问题学生”协同教育科学体系这个角度出发,充实研究内容,加大研究力度。

3)拓宽研究领域。研究对象年龄层不一样,“问题”表现不一样,研究结论也会不同。将研究对象从初中生拓展到小学生或高中生,突破研究局限性。

总之,通过本课题长达近三年的研究实践,我们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问题学生”协同教育方法与策略研究是基于传统家校协同教育形式上的创新和内容上的深层次拓展,具有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动态信息交流等特点,在解决“问题学生”协同教育方法与策略研究上更是摸索和创造,对班主任协同教育管理艺术上更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既要秉承传统家校协同教育研究一贯坚持的原则和策略,也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更要结合“问题学生”各自的个性特征,开创出家校协同教育“问题学生”方法与策略研究的新局面。

回顾过去,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过来,有付出的艰辛,也有收获的喜悦。展望未来,在“十一五”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十二五”课题研究,既要深入推广“十一五”课题研究的成功经验,也要弥补“十一五”课题研究中的不足。我们坚信,只要对协同教育课题研究充满热情和信心,只要一如既往地深入进行课题研究工作,协同教育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李运林教授《协同教育概论》  

[2] 李运林教授《协同教育是未来教育的主流》 

[3] 李运林教授《协同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4] 王晓春教授《问题学生诊疗手册》

[5] 谢春风、时俊卿《新课程下的教育研究方法与策略》

编辑:龚宗炉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麻阳苗族自治县锦江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锦江中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